第(2/3)页 而且…楚辞空回忆起昨夜那个黑袍人的话。 “楚总捕?” 对方竟然认识自己!可自己初来乍到,谁会认识?难道是华阴县的熟人? 一路疾驰,日落时分终于到达郑县,楚辞空直奔户曹院。 户曹院位于州府衙门西侧,专管户籍、田赋等事务。 司户参军姓孙,是个四十多岁的瘦削男子。 “楚总捕?” 孙参军起身相迎:“你怎么来了?” “孙参军,在下想查阅一些档案。” 楚辞空说道:“关于近年遣散士兵的记录。” “遣散士兵?”孙参军有些疑惑:“这些档案都在库房,不过……” “如何?” “档案繁多,恐怕需要不少时间。” “无妨,我不急。”楚辞空语气诚恳:“还请孙参军帮忙。” 孙参军点头:“既然楚总捕需要,自当全力配合。” 他唤来两名书吏:“去库房取近三年的兵籍档案。” 不久,两名书吏抱来几大摞册子。 楚辞空找来王书吏和小赵,三人开始翻阅。 档案记录详细,每个遣散士兵的姓名、籍贯、去向都有记载。 楚辞空仔细查看,发现了一个规律。 大部分士兵确实回乡务农,但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同一个去处。 渭南县。 “这些人为何都去渭南?”小赵疑惑地问。 “渭南地处要冲,商贸发达,或许更容易谋生。” 王书吏解释道,楚辞空却觉得不对。 如果只是为了谋生,为何不分散到各县,偏偏都聚在渭南? 他继续翻阅,又发现了异常,这些去渭南的士兵中,有不少人的档案记录过于简洁。 只有姓名和去向,连具体的居住地址都没有,这不符合常规。 “老王,这种记录是否有问题?”楚辞空指着一份档案问。 王书吏凑过来看了看:“确实有些草率,正常情况下,应该记录得更详细。” 楚辞空若有所思,若想在州府户曹院的档案上做手脚,难度太大,除非是手眼通天之人。 那役市之主明显没这等手段。如此说来,似乎唯一的解释就是…地方官吏们也查不到这些人去了哪里,所以才会如此上报。 天色已晚,楚辞空让王书吏和小赵先去休息。 他独自在户曹院继续查阅,油灯摇曳,册页哗哗作响。 楚辞空越看越心惊,各县汇聚到渭南的遣散士兵竟有近百人! 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。 如果这些人真的参与了“役市”,那规模之大令人咋舌。 楚辞空放下册子,揉了揉酸涩的眼睛,线索越来越清晰了。 遣散士兵被人组织起来,在渭南从事人口贩卖,而幕后之人,很可能就是昨夜那个黑袍人。 但对方的真实身份,还需要进一步调查。 楚辞空收拾好档案,吹灭油灯,明日一早,他就要返回渭南。 这次,他要亲自会会那个神秘的幕后黑手。 夜深人静,楚辞空走出户曹院,月光洒在石板路上,一片寂静。 他回到司理院,倒头便睡。 梦中,那个黑袍人的声音不断回响。 “楚总捕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