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贵族之间要懂得适可而止。 一旦阴氏和魏氏真的结成铁盟,什么利益之争在干挺智氏、韩氏、范氏之前,一概都需要先放下。 当然也不是约定共进退就算完事,怎么都要找个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。 对阴氏和魏氏来讲,一块找秦国玩耍就显得很合适。 “秦人尚强不屈,非易处之,不可小觑。彼国仍有东出之念,合楚、谋周两策并进,以求雪耻。”魏相说道。 老实讲,吕武对秦国不放弃和有韧性有很深的认知。 在商鞅没变法之前,秦国就是一个被锤了千百遍依然头铁的国家,只是不懂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已。 长时间里面,秦国的优势真不是其它,是比其余国家更不讲规矩。 然而,秦国每次不折手段,偏偏又没有将事情给办成,要不哪里还有商鞅的什么事。 同时,不要光看秦国笑话,只是其他国家的不折手段将事情办成了。 胜利者不应遭到嘲笑。 失败者才会。 魏相说道:“秦不可小觑,亦不可不争,必不使喘息。” 吕武点头,并想道:“希望你的子孙能牢记这句话,别搞出明明能灭了秦国,偏偏留给秦国卷土重来的机会。” 他又觉得事情不对。 阴氏要和魏氏联合起来,第一个目标难道不是该瓜分了秦国吗? 介时哪怕还有秦国这么一个国家,就不能是林姓秦国? 就这么愉快地定下一个小目标:取嬴姓而代之! 不搞什么大斗出小斗进,光明正大地用武力干挺。 魏琦发现吕武的心思有些飘,咳嗽两声将吕武的魂勾回来,含笑说道:“两家或可攻‘大荔之戎’,取其地为健所用。” 这个“健”是吕武和魏晗运动之后的结晶,在一众男丁中排行老五。 吕武笑眯眯地同意下来。 至于说是韩厥先提出对“大荔之戎”的领土诉求什么玩意,谁管那么多啊! 国君不是还没答应韩氏吗? 魏氏和阴氏操作一波,截胡拿到灭国权柄,不行咯??? 魏相一边思考,一边说道:“或可使范氏独强?” 在晋国这边,家族必须强大,却又不能强到过份。 范氏从账目数据来看无疑是卿位家族中最强的那个,却是强得有些不太够。 吕武决定给个助攻,说道:“我闻孙林父欲投于晋。” 范氏的封地跟卫国接壤。 而孙林父的封地就是那块接壤的土地。 是不是很碰巧? 有没有什么可操作性? 尤其是卫君卫衎的脑袋明显被门夹过,一再得罪和惹怒晋国。 魏相秒懂,认可卫国孙氏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。 “南燕位处卫国孙氏之边,甘国与南燕比邻。”吕武给了魏相一个自行体会的眼神,缓慢地站起来。 他告辞之后会直接去见国君,回去“阴”地那边好好地猫上一年两年的。 这叫,深藏功与名! 第(3/3)页